公租房建设方曾四获“鲁班奖”(组图)与众多大型企业一样,45岁的中冶建工是经历过“涅?”般阵痛的,套用中冶建工的话说,“中冶建工经历了‘起死回生’的过程”,如今,阔步向前的中冶建工将怎么发展?它是怎样从“病危”走向“重生”的?日前,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冶建工董事长、姚晋川。
重庆商报:从一个以冶金为主的传统冶建施工企业,到现在这样一个集建筑施工、商品混凝土生产、房地产开发等多项产业并举的综合性建筑企业,中冶建工是如何“转身”的?
姚晋川:中冶建工是世界500强企业――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属下的大型骨干施工企业,由中国十八冶改制而成。在企业45年的历史中,我公司为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:安装了我国第一台合金钢方坯连铸机,结束了我国用蒸汽机轧钢的历史,仅用18个月建成了重钢100万吨铁系统工程……创造了我国冶金建设的工业高速度。
但后来在国家钢铁工业调整的大局下,单一的生产经营结构,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。1994年,企业经营开始走下坡,到1999年,累计亏损就达到了1.7亿元之多,几乎走到了破产边缘。
在这样的形势下,2000年,我们的企业开始调整生产结构,从传统的冶建施工企业,向综合性建筑企业转变。在冶建主体做大做强的基础上,我们组建了混凝土工程分公司,经过几年的发展,已经达到年产商品混凝土200万立方米的能力,无论是生产能力、创新能力、装备技术、管理水平,还是市场份额,都位居重庆市同行业首位,到2003年彻底扭亏为盈。2007年投资6亿元,于2009年6月建成西南地区最大、设备最先进的20万吨钢结构研发、设计、制造基地,其产品已经用于重庆轨道交通、桥梁、高层建筑等领域。2009年,我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.93亿元,完成年计划的108.3%,较上年增长16.05%;新签合同额64.64亿元,完成年计划的129.27%,较上年增长60%。
重庆商报: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建筑企业,中冶建工在“五个重庆”的建设中,有怎样的具体举措和打算?
姚晋川:在“宜居重庆”建设方面,我们与大渡口区政府合作,斥资0.8亿元,于2006年建设了大渡口建桥工业园区鑫瑞康居工程,随后又斥资2.5亿元,建成了鑫瑞乐居工程;我们分别与沙坪坝区政府、九龙坡区政府、南川区政府合作,分别投资1.4亿元、2.5亿元、1.2亿元,建设沙坪坝土主安置房1期、九龙坡蟠龙新区和南川安置房。今年,由我们公司承建的我市公共租赁房大竹林组团,已于今年3月25日开工建设,我们总共将完成该公租房片区120万平方米的房屋建设,力争今年初步建成29万平方米,明年上半年能够交出一批房屋提供给市民。
在“畅通重庆”建设方面,2003年至今,我们先后承建了融侨滨江路和石板坡长江大桥南立交工程等;在轻轨方面,先后承建了轻轨较新线大堰村车场土石方及挡墙工程、轻轨三号线童家院子车场土石方工程、轻轨一号线高庙村地下车站工程、轻轨三号线南岸六、七公里车站工程等。正在建设中的袁茄路改造、张家溪大桥、嘉华大桥南延伸线等重点道路项目目前也进展顺利。此前,中冶建工还参建了重庆长江大桥、李家沱大桥、鹅公岩大桥、石门大桥等重大工程。
重庆商报:中冶建工在1996年成为了我市建筑领域中首个获得鲁班奖的企业,去年,由贵公司承担建设的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一期A栋工程又获鲁班奖,这已是中冶建工第四次获得此项殊荣。贵公司是如何严把质量关,多次获得建筑领域最高殊荣的?
姚晋川:鲁班奖又名“国家优质工程奖”,是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奖项。去年,我们荣获鲁班奖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一期A栋工程,被市政府列为2007年度的头号工业项目,市政府简称其为“811”工程。
“811”工程是一个要求相当高、很多方面甚至是十分苛刻的工程,工期和质量必须两确保,要最大限度地消化工期与质量这对矛盾,压力十分巨大。所以说,这个鲁班奖的含金量很高。不但如此,它还是2008年、2009年两年来,重庆市获得的惟一一个,也是整个中冶集团2009年获得的惟一一个非钢工程鲁班奖。
“811”工程的完成,基于三大原因:我们一方面向新的工艺要时间、要质量;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。“811”工程我们应用了“建筑业10项新技术”中的9大项;同时,我们还利用公司商品混凝土生产技术优势,专门建立了180级现场混凝土供应站,通过采用精配方、机制砂等高质材料及拌合方法,综合应用加强带及后浇加强带等技术,确保了超长超宽结构砼的质量及工程进度,地完成了“811”工程的建设。
重庆商报:从您提供的材料不难看出,近十多年来,我市难度大、技术含量高的大型项目,参与者的名单上都有中冶建工的身影。当然,在建设过程中,肯定会遇上些棘手的技术问题,您是如何破解的?
姚晋川:创新,是解决这些麻烦的最佳手段。比如,上世纪90年代,在一场激烈的竞标后,中冶建工的前身――中国十八冶一举夺得重庆大都会广场工程的总承包权。
在当时的重庆,这是第一个利用外资进行城市建设的项目,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内外装饰,都让中冶建工面临陌生的挑战。当时,按照设计师的要求,大都会广场的外墙要用20多种从美国进口的连贴式瓷砖,每块砖都不准切割,水平错位的误差不得超过3毫米。为了保证质量,施工人员利用精密水准仪进行定位放线,让水平错位误差控制在2毫米之内。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,中冶建工先后采用或研发了12种新技术、新工艺。
还有一个例子是,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标准厂房工程,是本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微电子领域的重大项目。这个工程是一个长192米、宽127米“巨无霸”,共有17榀长88米的钢屋架。中冶建工专门成立了课题组,在对工程的难点、特点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后,创造性应用“逆作法施工工艺”,不到一年半就顺利完工。